從孤獨,到脆弱與連結
先前,我在自己的臉書寫下關於孤獨的心得。
身邊的朋友說起他們的故事,可能由於局外人的冷靜,我較能看出事情背後的動機與情緒。能有所察覺,也是因為曾經有相似的感受,關於---孤單。
偶然間看到這篇影片,心念一動,便寫下這篇文章。
Matthew說起他在上次的影片提到關於孤單的話題,並鼓勵大家錄下影片,說說自己什麼時候感到孤獨。
於是很多人分享她們感到孤獨的時刻,有人會說在週末的日子裡,一想起其他人和別人都有人陪伴,而自己卻孤零零一人,她倍感孤獨;也有人說,當她和重要的人聊起嚴肅的話題,對方卻心不在此,她會覺得孤獨;還有人說,看起來很幸福的她,即便有五個孩子跟照顧她的好老公,她還是會覺得孤獨。
其實孤獨無關你身在何處,與誰在一起做什麼事,也許你身在熱鬧的派對中、也許你隻身一人、也許身邊有心愛的人陪伴,還是有可能會覺得孤獨。
那如何能不孤獨呢?為什麼身處在人群中還是孤單呢?Matthew提出了一點解釋,為何相伴還是會感到孤獨呢?因為缺乏連結(connection),製造連結的方式就是表現脆弱(vulnerability)的一面。
這是我最有感觸與感同身受的一段。表現脆弱並不是軟弱,而是一種真實的自我表露。只是表現自我是很可怕的,尤其是那真實的自我可能不只有優點,還有那麼些不討喜的特點,像是有時有的不安全感、吃醋、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無所謂。我們習慣隱藏這些情緒,習慣表現什麼事都很好,為什麼?因為恐懼,埋藏在深層的恐懼---害怕沒有人喜歡沒那麼完美的自己,害怕真實的自我不被他人喜愛。
但,這是真的嗎?
雖然平常能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,但我不太會表現脆弱的一面,有時會隱藏真實的想法,而那些隱忍幾乎是下意識的行為。
有一天,我忍不住跟對方講真實的想法,只是我卻挑錯了時機---在對方壓力最大的時候,事後非常忐忑不安,一方面讚賞自己終於把話說出口,一方面又怪自己沒把事情做好,為什麼不能繼續當成熟的女人呢?為什麼要表現不完美的一面呢?害怕他會不會因此離開。當這份恐憂出來時,才赫然驚覺,我把自己想得好渺小,我一直覺得他是因為「我的好」才會喜歡我,我覺得好像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我。
但,這是真的嗎?
害怕表現真實的自我,是因為心中把自己看得好小好小,所以我隱藏情緒,所以我疏離某一部分的自我,所以我會覺得不被理解。
只是那個有成熟溫柔一面,也有脆弱不安的一面的我,是不被喜歡的嗎?
不禁想起幾年前看得TED影片:脆弱的力量。
雖然已經看了很多次,每次看就有更深的體會,好像越看越懂了。
這算是一篇自我探尋、剖析的日記,期許自己一點一滴慢慢的成熟。:)
留言
張貼留言